感动中国的作家(三):王蒙

眼里容下的不只是沙子

align=center

[编者按]:王蒙曾教训自己孙子:“你都14岁了,怎么一天到晚光知道玩!爷爷14岁的时候都入党了。”孙子答:“啊,你那时候没有什么玩具,没有玩具你可不就革命去了吗?”据此,王蒙便得出一个道理:一个社会如果不能给儿童提供足够的玩具,说明这个社会不是一个让孩子们满意的、合理的社会。所以王干将其称为“大于文学”的作家,亦恰当不过。

与王蒙先生坐而论道,是我一个巨大的梦想,但我没想到来得那么快,来得那么容易,我骑着自行车出现在朝内北小街46号(王蒙以前的住处,现已拆除),还没想好怎么称呼我的精神导师,他已经打开了门。——王干

第一次读王蒙,我看三遍没看懂

第一次读王蒙的小说,其实是没有读懂,是上初中那会儿,亲戚家的竹床上有几本装订在一起的50年代的《人民文学》杂志,其中一本就有王蒙的《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》,后来知道王蒙自己喜欢称之为《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》,题目被编辑部改了,是王蒙的成名作,也是让王蒙上天入地刻骨铭心的“处女作”。这样一篇惊动毛主席老人家出来为王蒙说话的“伟大”作品,我第一次读的时候,没读下去,第二次读的时候仍没有读下去,第三次读的时候仍然没有读下去。那样一个暑假,我躺在亲戚的竹床上,经常翻阅那几本杂志,看懂的不多,王蒙的小说更没有看懂,但小说的名字和作者的名字倒是记住了。

我第一次被王蒙的作品所感动恰恰不是他的小说,而是他的为数不多的报告文学。报告文学在今天会被一些激进的青年称之为“伪文学”,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,却引领了一代文学的风骚。王蒙的报告文学叫《火之歌》,写的是南京“四五运动”中的英雄李西宁,王蒙写作的时候还去南京采访了李西宁。因为李西宁在我的老家插过队,王蒙写到这段乡村生活的时候,虽然出于想象,但十分的诗意,我读起来感到很亲切,我平生第一次读到一个大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写到我的家乡。《火之歌》交织着激情和哲理,全篇仿佛都是警句,我用笔在上面圈了好多的圈圈,拍案叫绝。我的同学纷纷向我借阅这本刊物,把我圈的内容摘抄下来。我圈了圈还不过瘾,虽然这刊物是我订的,还把这些警句抄到笔记本上。

我当时很得意自己能够订阅到这本《人民文学》。说来今天的年轻人会觉得奇怪,当时的文学杂志由于发行量太大,而纸张又紧缺,居然要凭计划供应,当时我们班上只分配到三份《人民文学》。77届、78届中文系的学生几乎全是文学青年,而《人民文学》在当时又是绝对权威的头号刊物,几乎每一个人都想订《人民文学》。我已经忘了我如何争到这份刊物的,总之我是用了当时我能够使用的手段,结果如愿以偿。读到《火之歌》之后,我为我拥有《人民文学》而感到自豪。那是一个文学与青春、文学与变革、文学与人生互相缠绕、互相燃烧的年代。

《活动变人形》,让我感到一种疼痛

之后又读到了王蒙的《最宝贵的》、《说客盈门》、《歌神》、《夜的眼》、《春之声》、《布礼》、《蝴蝶》、《悠悠寸草心》等等一系列的中短篇小说,几乎每篇都会被感动,都能震撼一下,当时文坛曾为《夜的眼》、《春之声》等小说发生过激烈争论,而我觉得很好懂,也没有觉得是什么意识流在流动,觉得写得真好,看了真解渴。读到《夜的眼》的时候,我为他奇异的想像力感动,读到《春之声》的时候,我惊讶地发现王蒙已经把小说把玩于股掌之间,小说正在发挥他的最大可能性,有研究者认为王蒙是网络文学的首创者,因为在他的小说中,那种随机性、及时书写性已经有了很大的空间。当时中国的小说还普遍停留在写实的层次,而王蒙已经飞跃起来,进入到一个新的文学空间。特别是我读到他的中篇小说《杂色》的时候,我被小说中曹千里的命运深深地吸引,为小说中那些奇妙的人生阅历和语言珠玑所叹服。

后来我读到他的长篇小说《活动变人形》,这是我看到的王蒙小说中最让我感到一种疼痛的作品,王蒙的小说一般以智慧和潇洒见长,很少耗费了王蒙自己的血肉,即使那些以自己为模特的小说,王蒙也大都以过来人的通达自嘲了之。自嘲是王蒙的解剖刀,自嘲又同时是王蒙的盔甲。王蒙常常用自嘲来消解好多难以解决的问题,已经成了王蒙式的招牌菜了。但《活动变人形》可称为呕心沥血,这是王蒙第一次以家庭作为背景来写作小说,而且又是与自己的身世相关的背景,这部曾被誉为审父之作的小说其实具有经典作品的多种要素,比如小说中那种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对峙,不仅父辈没有能够解决好,在我们今天更为明显和突出。《活动变人形》所对应的那种文化困境,在我们今天有增无减。虽然王蒙有好多优秀的小说,后来的“季节”系列在写作的时间和情感上更为投入,但我个人认为《活动变人形》是其代表作。

 

崇拜王蒙,我梦想成为小说家

有一段时间我是见王蒙的书便买,见到有王蒙作品的刊物也买,和那个时代的所有文学青年一样,我对王蒙的崇拜和追星,也梦想成为他这样的小说家,遗憾的是我虽然对他的小说如数家珍,但我自己并没有能够写出像他那样的作品来,连模仿秀式的小说也没有。王蒙对我个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,这种影响让我更多地去关注文学思想和观念的表达,而忽视形象的塑造,成为一个指手画脚没有创作实绩空头批评家。

我曾把作家分为三种类型,一是大于文学的作家,一是小于文学的作家,还有就是等于文学的作家。鲁迅、郭沫若、王蒙都是大于文学的人,而老舍、梁实秋、林语堂、汪曾祺等则是等于文学的人,大于文学的人往往有理念过强的特点,这一点王蒙也不例外。王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一方面是他的文体实验和语言的尝试,另一方面则是他的文化观念和思想。

王蒙对我震动最大、影响最大的文章是那篇《“费厄泼赖”应该实行》,这篇文章是对鲁迅先生《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行》的一种“反动”。我记得好像发在《读书》的创刊号上,我看到标题的第一感是怀疑校对错误了,因为我从“认识”鲁迅起,甚至还没有“认识”鲁迅就知道那句著名的“痛打落水狗”,“痛打落水狗”本身是和鲁迅精神联系在一起的。而王蒙居然敢和鲁迅“唱反调”,真是吃了豹子胆了。但读了王蒙的文章之后,又觉得他很有道理,或许一个真理永远有它的悖反效应。

王蒙的文章在当时给我三个启发,一是伟人的伟言也是可以议论的,二是逆向思维的方式,三是宽容的思想价值观念。前二者可能在其他地方也能学到,但宽容的思想价值观念却非来自王蒙不可。因为我从小接受的教育,无论是学校的教育还是家庭教育,以及社会实践,都是鼓励我们去斗,去进行到底,去追求最纯最清洁的境界。我们小时候的名言,就是眼睛里容不下一粒沙子。而宽容的哲学则让我们明白绝对真理的相对性,所谓“有容乃大”不仅是君子的境界,也是现代社会的文明的标志。眼睛里容不下一粒沙子,可是空气里却随时随地漂浮物一样会漂浮着尘埃一般的沙子。宽容的哲学,让我坦然地面对各种荣辱是非,遇事心胸往开阔处想,不去纠缠一二是非喋喋不休。在生活中,在文学观念上,会碰到很多的异己,但不妥协不等于不宽容,不妥协是要求自己坚持原则,而宽容才能实现自己的原则。

或许有这种宽容观作为前提,我和王蒙见过一面以后,他便要求与我进行文学对话。后来我们进行了十次对话,结集为《王蒙王干对话录》出版。这是1988年的冬天,他当时忙于政务但对文学有许多的话要说,对话是最合适的方式。与王蒙先生坐而论道,是我一个巨大的梦想,但我没想到来得那么快,来得那么容易,我骑着自行车出现在朝内北小街46号(王蒙以前的住处,现已拆除),还没想好怎么称呼我的精神导师,他已经打开了门。(撰文/王干资料搜集整理/周君)

听人说王蒙

王蒙热爱生活,而且不放弃生活中那些平凡的,甚至可以说是琐屑的乐趣,这类的例子还很多。有一回的饭局,每人面前上了一碗鱼翅羹,因为是民间的饭局吧,服务上就比较马虎,顾客不强调,服务上能免就免了,一桌子的人,其余的人拿起羹匙便吃那鱼翅,惟独王蒙,他觉得那样好的羹,不能随便就那么囫囵吞了,他便很客气地,不带责备意味地,也没让大家都听见——我因在他旁边所以听见了——请服务小姐把循例应配备的,给鱼翅羹佐味的红醋拿来;服务小姐拿来了小碟红醋,他往羹碗里舀了适量的,细加搅拌,然后很开心地品尝起那鱼翅羹来,我觉得,他也算得那碗美味的知音了!——刘心武《揭发王蒙》

王蒙是我很喜欢的作家。他的小说都是很有意思的,语言轻松有趣,看得出来,王蒙是个很有意思的人,我上大学的时候,他的作品《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》、《春之声》、《蝴蝶》等几乎是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必读小说,那会儿哪个大学生不知道王蒙就像今天的中学生不知道F4乐队一样,小说的王蒙和随笔的王蒙都是一流的。——葛红兵《我看〈王蒙自述〉》

这老头一直被我身边的一位书虫视为中国当代头号小说家。我心里是不以为然的,因为我老是能从他的随笔小说里感受到此人的绝顶聪明、洞世清明、见事精明。言而总之,王蒙十几年前就表现出了一个网络作家的全部才智,直到今天我看当红的后进之辈也鲜能超越。他这样的人是一定要冒头的,不管载体怎样变迁,不管时代如何进化。

——lxw0493《酷评王蒙:一个杰出的网络写手》

链接王蒙

简介:王蒙,当代作家。河北南皮人,生于北平。14岁入党,19岁写出《青春万岁》,20来岁因《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》被打成右派。他曾被毛泽东亲自保护,也曾被贬到新疆16年,上个世纪80年代末做过国家的文化部长。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。后任《人民文学》主编、中国作协副主席、文化部长、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。

作品:著有长篇小说《活动变人形》、《暗杀—3322》、《季节三部曲》(《恋爱的季节》、《失态的季节》、《踌躇的季节》),中篇小说《布礼》、《蝴蝶》、《杂色》、《相见时难》、《名医梁有志传奇》、《在伊犁》系列小说,小说集《冬雨》、《坚硬的稀粥》、《加拿大的月亮》,诗集《旋转的秋千》,作品集《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》、《王蒙中篇小说集》、《王蒙选集》、《王蒙集》,散文集《轻松与感伤》、《一笑集》,文艺论集《当你拿起笔……》、《文学的诱惑》、《风格散记》、《王蒙谈创作》、《王蒙、王干对话录》,专著《红楼启示录》,自选集《琴弦与手指》以及10卷本《王蒙文集》等。

快乐是心灵绽放的花——摘选王蒙快乐8法则

1.多接触、注意、欣赏、流连大自然。万物静观皆自得,世事“动观”亦相宜。到了对大自然无动于衷,只知道“斗斗斗”的时候,你的细胞就要出麻烦了。

2.多欣赏艺术,特别是音乐。能不能听得进音乐去?这大体上是您需要不需要请心理医生咨询的标志。

3.遇事多想自己的缺点,多想旁人的好处。不要钻到牛角尖里出不来,不要越分析自己越对,旁人越错。

4.不管您是不是有一点点“伟大”,您一定要弄清楚,其实您与常人无异。您的生理构造功能与常人无异,您的吃、喝、拉、撒、睡与常人无异如果不是更差的话,您的语言文字与国人无异。越装模作样就越显出小儿科,大家就越不“尿”你。再别这样了,亲爱的!

5.注意劳逸结合。注意大脑皮层兴奋作用与意志作用的调剂,该玩就玩玩,该赶就赶赶,该等就等等……永不气急败坏,永不声嘶力竭。

6.幽默一点,要允许旁人开自己的玩笑,要懂得自嘲解嘲。

7.小事情上傻一点。该健忘的就健忘,该粗心的就粗心,该弄不清楚的就不清楚,过去了的事就过去了。

8.要多有几个“世界”,多有几分兴趣。可以为文,可以做事,可以读书,可以打牌,可以巨著,可以清雅……可以惜阴如金,可以闲适如羽,可出可入,可庄可谐,失之东隅,得之桑榆。您还要怎么样呢?

北京娱乐信报 2003-3-13 责任编辑:文松辉